春雨后的余家砭村,绿意盎然。走进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一排排标准化光伏菇棚映入眼帘,一垛垛整齐排列的菌棒散发出阵阵菌香,撑起了当地群众的“致富伞”。
【资料图】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城壕供电所员工检查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用电安全。李柳雅/摄
4月14日正午时分,菇农们正忙着在车间流水线上进行加料、套袋、转运作业,在他们的操作下,合格的菌种棒源源不断走进标准化养菌棚。棚内,国网庆阳城壕供电所所长尤敏等人仔细检查电力设施,并开展安全用电宣传。
华池县地处子午岭林缘区,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是培育菌菇的好地方。为此,该县利用庆阳的苹果产业优势,将大量果木废枝“变废为宝”,为菌棒培育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采摘后的菌棒又可回收制作菌肥培育果树。
去年3月,华池县集中城壕镇余家砭村原有光伏发电基地的连片闲置地和撂荒地400亩,招引两当黄波菌业入驻园区,开发食用菌产业,实现菌光互补、产业叠加。通过“公司品牌+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终端产品”的经营模式,实现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主链条的“三元双向”农业。2022年,华池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年产量148万斤。
据了解,自该产业园建设以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多次进厂开展供电方案勘查,协助开展厂区及蔬菜大棚低压线路敷设、设备调试等工作,为公司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现在电力足、电压稳定,灭菌炉、冷库正常24小时连续运行,多亏供电公司的贴心服务和可靠供电。”该产业园技术总监梁启文一边整理套完袋的菌棒,一边介绍,从大功率的电加热设备到精密的湿度控制仪器,电力可靠供应保障了机器正常运转。
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工作人员向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员工介绍菌菇生产情况。贾一凡/摄
沿着菌菇大棚基地往北走,一座座银灰相间的座钢结构建筑拔地而起。去年,该产业园首次试验露地栽培黑木耳并成功,今年计划新增投资8000万元,用于光伏改造提升和蔬菜大棚建设。
黑木耳的试种成功,让村民信心倍增。为此,今年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又增加了羊肚菌、玉黄蘑、赤松茸、香菇种植。现如今,该产业园已成为周边群众务工的好去处。春秋采摘季,务工人员可达400人。预计今年产业园区收入将达400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可达3万元。
“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真没想还能种出这些宝贝疙瘩。”城壕镇余家砭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山勇难抑喜悦,“镇子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协作、保底分红等方式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真是农民致富的‘绿色法宝’。”
巍巍子午岭,茫茫黄土塬。小小食用菌带动当地群众致富,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耳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并吸引许多人来参观。“今年我们将继续壮大,带动城壕镇旅游业发展,真正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内观光’。”梁启文说。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