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重度创伤、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危急重症等,往往起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近年来,江苏省探索加强胸痛、创伤、卒中、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设,以大医院为龙头、以基层医院为依托,努力建设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危急重症救治“快速通道”,打造一张保障生命安全的“救命网”。
“上车即入院”,减少院外转运延误
“多亏抢救及时,我现在的生活又恢复如常了!”说起不久前的住院经历,家住苏州市区的50多岁的陈阿姨仍然心有余悸。不久前的一天早上,陈阿姨做家务时,突然感觉右边胳膊和腿脚无力,言语不清。家人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根据苏州市卒中急救地图的提示锁定了最近的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相关资料图)
从120急救车接到陈阿姨的那一刻起,她的生命监测信息就源源不断地提供到医院。在抵达苏大附一院急诊抢救室后,早就严阵以待的医护人员立即开启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在入院10分钟内为她建立了静脉通路并送至CT室。检查发现,陈阿姨正是缺血性脑卒中,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溶栓、取栓等急救措施。由于治疗及时,她恢复得很快,不到一周时间就能下床走路了。
“卒中救治‘唯快不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蔡秀英说,2017年4月苏州在江苏省内首发“急性脑卒中地图”,截至目前,已应用到全市30家医院共6040多例患者的救治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院外转运延误,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目前,全省有99家卒中救治医院,并以地图的方式向全省公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级服务、协调联动的区域一体化卒中救治网络正在逐步建立。
不仅如此,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还印发了省级卒中、胸痛救治中心工作要求及救治流程以及省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细化各中心运行及工作流程。如今,在江苏各地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门诊、急诊等入口处都设置了醒目的指引和标志;在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各个环节,都有绿色通道;抢救室划定了专用抢救区域、配备专用病床和设备,尽可能节省时间、提高诊断和救治效率。据统计,江苏省级、区域级卒中中心收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溶栓平均时间(DNT)已从开展建设前的65分钟左右,降低到50分钟以内,江苏省人民医院已达27分钟。
打破信息壁垒,赢得抢救黄金时机
近年来,意外事故导致创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国内不少综合医院分科过细,缺乏专业创伤救治团队,影响了创伤救治水平。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打造完备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迫在眉睫。
“患者从电动自行车上跌倒,腿部外伤,同时考虑有颅内出血可能,请做好急救准备。”近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120电话。接到电话后,急诊护士立即通过智慧急救平台查看患者的车载生命体征,并与院前急救医生沟通患者伤情。
伤者抵达医院后,医院根据她的身份信息,很快就调出伤者此前在医院该院做过的核磁共振、CT片子等信息,并了解了她的既往病史,并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原来,伤者之前所有检查资料已经被输入“影像云”平台了。而且这些信息在输血科、影像科、检验科、超声室、药房之间是互通的。
据介绍,2021年5月,省卫健委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影像平台建设试点,目前共有8个市(南京、徐州、苏州、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宿迁)125家医疗机构纳入试点范围。“影像云”平台的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质控、统一调阅、统一互认、统一开发使用,检查结果医疗机构互认。
“影像云”平台可以助力卫生健康部门实现智慧化的监管,对医疗机构开展影像检查的监管工作更加精细、实时、高效。此外,影像平台将分散在各个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汇聚起来,也为健康管理、精准医疗、医学科研、医药产业发展等提供了大数据支撑。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全省统一医疗卫生数据交换网络,形成省数据中心与设区市、县(市、区)、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并广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畅通转诊通道,彰显生命至上
产科是个特殊的高风险科室,妊娠合并高血压、胎盘早剥、产前出血、重度子痫前期……这些疾病,随便哪种都可能危及到母婴两人的生命安全。为此,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让更多的孕妇、婴儿健康得到庇护。
前不久,徐州王女士怀孕33周时,突感下腹部轻微疼痛,阴道有些“见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医生接诊后,经胎心监护检查,又考虑到孕妇为二胎,诊断王女士为胎盘早剥——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症,母子生命安全危在旦夕。
产科立即启动紧急抢救预案,为王女士开通绿色通道,并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急诊手术准备。随后,产科主任张曙萱为王女士紧急实施剖宫产手术,术中见子宫呈紫蓝色,表面遍布淤血斑。胎儿问题更严重,胎盘剥离面积近80%,幸亏及时手术!最终母子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另一场拯救生命行动也在淮安紧急“上演”——家住金湖今年60岁的老杨,前不久突发昏迷,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患者严重低氧,心肺功能急剧下降,病人生命危险。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接到电话后,即刻携带“救命神器”ECMO赶赴当地医院。原来老杨病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于是,胸痛中心石岩主任和急诊与重症医学部主任杜叶平立即指挥团队开展抢救,并同时进行ECMO上机操作,稳住患者病情,为下一步转院治疗创造条件。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顺利到达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院心内科应良红博士、神经内科陆敬民主任与急诊专家团队共同为老杨会诊,初步诊断他是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性较大。应良红博士立即联系导管室,为病人进行造影确定梗死确切位置,并随后进行支架植入。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患者终于摆脱了死亡威胁,近日康复出院。
“我省几大中心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危急重症的拯救能力。特别是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大大降低了我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这两项指标,我省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省卫生健康委体改处刘益兵处长介绍,近年来,省财政扶持省级、区域级卒中、胸痛、创伤救治几大中心建设经费2270万元,扶持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专项经费2000万元。
财政的支持有力地保障了五大中心顺利建设。据了解,我省目前已建成省级胸痛救治中心14家、创伤救治中心11家、卒中救治中心12家,孕产妇救治中心16家、新生儿救治中心14家;建成区域级胸痛救治中心16家、创伤救治中心11家、卒中救治中心16家。“五大中心”的建设,为人民群众织就了一张急诊急救的“高速公路”网,有效节省抢救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沈大雷
编辑: 蒋明睿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